您现在的位置:上海聚慕医疗器械有限公司 > 新闻资讯 > 利润6000万、市值100亿,不消失的国

新闻资讯

利润6000万、市值100亿,不消失的国产替代风口

2022-09-07 下午 1时48分56秒 星期三

  在资本市场,“国产替代”向来是被投资者追捧的题材。从芯片行业到生物制药产业,乃至生物制药上游产业都是如此。

  科创板最牛新股便诞生于生物制药上游产业。2021年6月23日,打破色谱填料领域“卡脖子”困境的纳微科技,在上市当日收获了1273%的涨幅。没错,一天暴涨12倍。

  今年,虽然IPO市场热度有所下滑,但生物制药上游产业公司表现依然出色。9月2日,科创板上市的培养基股奥浦迈股价涨幅58.65%,市值达到104亿元。

  你可能会说,奥浦迈的涨幅并不夸张。但如果结合业绩来看,或许你就不会这么认为了。去年全年,奥浦迈净利润不过6000万。显然,市场对奥浦迈是真爱。

  这或许也给了另一家培养基行业拟IPO公司澳斯康更大信心。根据其6月份披露的科创板招股书,澳斯康拟募资30亿元,估值不低于120亿元。而去年,公司净利润为7186万元。

  乘着国内生物医药行业发展东风而起的“培养基”领域,也在资本市场开启另一出财富盛宴。

  / 01 /70%市场被海外垄断,国产替代预期下的造富盛宴

  不管是奥浦迈,还是澳斯康,支撑百亿市(估)值的关键都是培养基行业的“国产替代”预期。

  培养基对于生物医药产业来说至关紧要,因为细胞生长繁殖所需要的基本营养物质都由培养基提供。没有培养基支撑,生物医药产业寸步难行。

  不过,研发出一款的培养基并不容易。

  首先,便是配方的复杂性。培养基一般包含70-100种不同化学成分,各组份含量差异巨大:

  的成分浓度,可以低至每升几十纳克;而浓度高的组分,可以达到每升几十克,差别可达10万倍。

  可以说,即便你知道全球的培养基需要哪些原料,但你也很难配出那种“味道”。

  其次,是产业化的复杂性。因为培养基成分较多且含量差异较大,在生产过程中得考虑生产步骤、工艺放大等诸多要素,需要大量的经验积累,这也是一大难题。

  正是因为配方和工艺的复杂性,导致不同企业生产的培养基质量天差地别,最终影响生物药的生产效率与成本:

  一款的培养基,蛋白药物表达量可能达到5g/L;而普通的培养基表达量可能只有2g/L。

  一直以来,国内生物医药产业较为薄弱,培养基市场同样如此,因此这一市场主要被海外垄断。如下图所示,根据澳斯康招股书,国内2021年培养基市场国产化比例仅33.7%。

  但正所谓,差距就是机会。中国生物医药产业一直在奋起直追,各领域均涌现了一批好手,在蚕食海外地盘。

  在培养基领域,奥浦迈、澳斯康便是代表玩家。如下图所示,2021年澳斯康市场占有率达到12.3%,奥浦迈为4.9%。

  在完成国产替代的过程中,企业业绩增长是一张明牌。不管是奥浦迈、澳斯康,在过去几年业绩都飞速增长。

  因为国产替有很大空间,培养基羊备受市场期待看起来理所当然。

  / 02 /打破“卡脖子”之后,挑战才刚刚开始

  不过,产业的“国产替代”向来不容易。你可以理解为:这是一张大饼,说它香也香,说它难啃也不是假话。

  培养基行业便是如此。国内企业即便在产品端已没有性能劣势,依然存在两大痛点:没有先发优势和产品单一。

  在培养基市场,讲究论资排辈,先发优势尤其明显。原因在于,培养基会直接影响生物药的质量,因为变更极为繁琐。

  就以国内来说,根据2021年6月CDE发布的《已上市生物制品药学变更研究技术指导原则(试行)》,培养基关键成分的变更,需要提供相应说明及更新材料。

  这意味着,医药公司需要把所有工艺等工作重来一遍,增加额外的成本。因此,对于目前获批上市的生物物来说,在多年前的研发阶段确定的养基等核心原料,上市后一般不会轻易变更。

  即便培育新客户,在与海外医药的竞争中也存在一个问题:产品单一。

  如下图所示,生物制药上游行业的产品种类丰富,且都具有研发难度高、进入壁垒高的特点。诸如赛默飞等大型跨国企业,均为平台型公司,能够提供包括培养基在内的多种核心产品,也就是服务,加大了客户对其的依赖。

  而国内培养基市场领域,即便是规模的奥浦迈、澳斯康,也都只能提供单一产品,这也导致在竞争中处于一定劣势地位。

  过去两年,奥浦迈、澳斯康等公司之所以国产替代势头较猛,主要受益于“”:

  一方面,期间全球供应链紧张,进口厂商供货周期延长,为国产替代创造了契机;另一方面,疫苗带来的新增需求迫切,进一步加速了国内玩家的替代进程。

  不管是奥浦迈、澳斯康,疫苗客户都是重要收入来源。奥浦迈的大客户便是国药集团,2021年占其收入比重14.27%。

  澳斯康更加依赖疫苗业务。2021年,康希诺为其贡献了63.73%的收入。加上三叶草生物,澳斯康去年接近70%收入来自“疫苗”。

  但带来的红利,能否持续显然存疑。至少目前能看到的是,疫苗业务已经开始走下坡路。

  今年1月份,康希诺便终止了与澳斯康的合作。很显然,在失去这一大客户后,澳斯康业绩势必会面临较大压力。

  (文章来源于互联网)

本文链接:http://hkjum854131.51sole.com/companynewsdetail_222822009.htm

相关资讯

相关产品

友情链接

产品系列

在线给我留言

热销产品

资讯推荐